五年祭:排灣族的祭禮

童元昭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多數的排灣族社會都或曾舉辦五年祭(Maljeveq)。五年祭與排灣族人的遷徙歷史相關。學者相信五年祭以佳平為中心,聚落依序舉辦。舉辦的順序反映出遷徙的先後。祖靈由北大武山棲息處出發,由北往南,自西以東,探訪各聚落。由神話與經語上看,也可以說五年祭是人神之間的盟約。人重演神所教導的儀式。排灣族人面對多種的外在影響,五年祭的舉行也受到波及,僅有古樓與土坂兩地未曾間斷五年祭的律動。本影片留下了內文社(Caqovoqovolj)於 1934年所舉辦的五年祭的蹤跡。

台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講座」由講座助教宮本延人於1934年1月2日至7日之間赴當時的高雄州潮州郡內文社,現在的屏東縣獅子鄉實地參與五年 祭,以十六釐米攝影機並輔以相機,記錄下儀式的主要過程,留下了500呎的影片與36張照片。在日本政府多方改變傳統習俗的政策下,這一次五年祭也難免政府斧鑿的痕跡。

內文社位處刺桐腳溪支流的內文溪右岸之內文山山腰上,海拔約800公尺。昭和八年(西元1933年)時有四十四戶,270人居住。人口雖少但勢力範圍極大。

內文社有兩個主要的頭目系統,分別是邏發尼耀(Ruvaniau)與酋龍(Tjuleng)家。內文社鄰近地區的聚落多與兩家之一有從屬關係。邏發尼耀家與酋龍家各有來歷。邏發尼耀家的祖先自來義社直接遷徙而來;酋龍家的祖先則源自佳平,途經七佳、士文,輾轉遷入。

每逢五年祭,兩位頭目分別在家屋前庭舉行祭典,鄰近聚落則參與所屬頭目家的儀式。宮本延人於1934年所記錄的五年祭,邏發尼耀因為沒有自己的女巫師(purinquao),所以酋龍家的女巫師Taupele Cho也主持邏發尼耀家的祭儀。

五年祭祭儀的準備早自祭典前的六個月前開始。包括了告知祖靈、採集刺槍用的竹材、搬運竹材到聚落外、搬運竹材到一地矯直、由各社運送竹材到本社入口處以及運送竹材到社內。每一個主要工作都在滿月進行。祭典前一兩天要拔草整路、安置刺槍架與整理次球場地等。1934年的五年祭早於前一年的八月稟告祖靈。

Pakiqetseng阻擋儀式在防止惡靈跟隨祖靈進入聚落。以竹子為材,做成ㄇ字型,立在聚落外緣。甚或用有刺的植物綁在門上。

刺球是五年祭的重要部分。需要準備刺球用的竹槍與刺球用的球。槍是以竹子為材,分別由粗細不等的三段竹子套接而成。竹槍細端削尖,再經火烤強固,竹 槍底部直徑可達十五公分。竹材要慎選再經過強直的加工,當然還有女巫師的祝禱,才能在幾個月當中逐漸轉變為合宜的竹槍。從選取竹材開始,竹材一路經由三個階段的搬運,一步步脫離自然的範疇,最終進入祭場,成為人探之祖靈意念的媒介。刺球是由相思樹皮纏繞而成,直徑約九公分,繫有一條一公尺多長的麻繩,方便拋擲。十月滿月時試擲,兩個頭目家分別由馬里巴社的Sulunung家與內獅頭社的Qapqdrung家世襲擔任拋擲的責任。最初的三個球pinn-parisian裡面是滿滿的祝福。

一月三日本祭開始的第一天。清晨女巫師就挨家挨戶的祝禱行paristosiausai,祈求平安。祭典的第一日要整理平時不用,祖靈行經的道路。同時也要安置放刺槍的木架子。五年祭定在一月三日而非滿月的一月一日,因為三日才有充沛的警力監督儀式的進行。

一月四日。女巫師拿切成細片的肥豬肉塗抹擺放在聚落入口處的刺槍。眾人再把刺槍般去祭場,放上木架豎起。祭師以酒奉刺槍,再將作為祭品的碎豬骨綁在 竹槍上。老祭師再先試擲刺球(kapulun)三次,接著眾人加入。內文社祭球的意義,宮本並未說明。參考古樓與土坂近年對祭球的解釋,可以知道不同的祭球承載了或好或劣的運氣。以土坂來說,三顆具有靈力的祭球,其中兩顆是不好的,只有一顆是好的。代表厄運的祭球若由刺中者善加利用也就平安。眾人拋擲的祭 球只在使每一祭桿都能刺中,並不具有靈力。

邏發尼耀家的刺槍架設在舊屋前頭骨架上,而酋龍家刺槍架設在舊屋前庭。邏發尼耀有九支竹槍,酋龍家有十三支。竹槍的數量因從屬的聚落數量而異。

宮本延人記錄下一家人招待他的食物。十項中包括有水果與酒。

1. Tausi:醬油米白與生薑合煮的菜;
2. Bifun:米粉;
3. Latsun:蘿蔔葉煮、混拌落花生碎粒、花生豆芽;
4. Patsau-a-chinala:炒落花生;
5. 木瓜;
6. Pok:油煎木豆;
7. Latsun:煮蔬菜加鹽味;
8. Ryolon:鹽漬的鲻魚再燙;
9. Kalm kinatiyan:鹽漬的豬肉
10. Bakawa-wawa:栗酒。

一月四日下午,迎接祖靈的儀式開始。女巫師與兩位男祭師在Ajubujubun頭目家前庭進行。Ajubujubun頭目家已式微,其家屋位在邏發尼耀與酋龍兩家中間。豬肉為主要的供品,墊著相思樹皮,放在石板上。祭師向北方的北大武山唱著長歌。一位老人左手抓著小豬,右手的刀割斷小豬的咽喉,女巫師在旁邊唸誦。「來耶!來耶!太祖及父祖代代之靈!所定的時間已到,我們修路立桿備饌等待你們,祈求從山上帶來許多的山豬與鹿,從原野帶來許多的小米種與種芋等」。祖靈降臨。

犧牲的小豬由三個頭目家共享。右前肢與右後肢由羅發尼耀家取得,左前肢給了Ajubujubun家,左後之則交由酋龍家。1913年到1918年的 紀錄對照出三個頭目家的勢力消長。將近二十年前,小豬祭品是縱剖為兩半,邏發尼耀與酋龍各取得一半,再各取前肢給Ajubujubun家。

從內文分出的家戶原本應在祭祀時回來原家。無法回到本家的人,將供品委由返家的人代為祭祀。返家的後人整理舊屋,或搭建一個臨時小屋。一日三次將供品擺放在碎片上,平放在竹器上。祭祀後吊在樹枝上。幾個人聚在廢棄的老屋中,追悼亡者而嚎咷。

第三日,一月五日早上仍然投球刺球,邏發尼耀家四支槍去酋龍家拜訪,刺球,並在途中拜訪Jajaban家。下午舉行'isaniq,酋龍家的女人循舊路拜訪邏發尼耀舊家,享用檳榔與酒,賓主唱歌盡歡。回程中拜訪有來往的Kakuangan家。

第四日,一月六日早上sumao送祖靈。中午以後刺球停止。下午是'isaniq,邏發尼耀家的女人拜訪酋龍舊家,接受款待。之後,便送返祖靈。當天晚上舉行murilavulavu儀式。兩家年輕人盛裝,沿古道拜訪,吃喝歡唱。三天嚴肅的儀式後今晚徹夜舞蹈。歌舞中針對過去五年的爭議再一次清算, 可能造成雙方關係緊張。

第五日,一月七日,早上放倒竹槍由一頭目以刀削斷竹槍底部改作為更合手的竹槍。酋龍家年輕人拿著經過女巫師祝禱後的改造竹槍一齊跑至聚落之外的草叢間斬下預先造好的草人的人頭。(這個儀式因為邏發尼耀家的祖先是女人所以不舉行。)

第六日,一月八日為狩獵的日子,各頭目家去各自的獵區打獵。